Category: Uncategorized

Sorry, this entry is only available in 中文. For the sake of viewer convenience, the content is shown below in the alternative language. You may click the link to switch the active language. 2021年4月22日,GBI受邀出席由研发客与柏思荟主办的首届DJSeedin创新合作峰会。作为本次峰会数据合作伙伴,GBI与罗氏制药、勃林格殷格翰、晨兴创投、普华永道等企业齐聚上海,共同聚焦中国创新药黑马,助力推动中国创新医药崛起。 近年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从快速仿制(fast-follow)到同类最优(bestinclass)再到首创新药(first-in-class)的问世,中国已成为全球最火热的新药研发市场之一。正如GBI专题报告《2020年新药审评:临床需求为导向,创新引领主旋律》显示,在国内新药审批和市场准入逐渐向创新药倾斜的趋势下,国内医药企业也开始朝创新转型,在2020年新获批的55个西药中,创新药和改良新药占比87%,创10年来创新药获批之最! 数据来源:GBI专题报告《2020年新药审评:临床需求为导向,创新引领主旋律》 随着利好政策的加持和准入市场的开放,创新药这个“香饽饽”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资本的关注。“独创创新药虽然前景很好,但研发失败率实在太高”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实际上,创新药是科技属性非常强的行业,需要有资本“长期陪跑”的心理准备,这样才能真正给予它生长土壤。 GBIInstitute首席顾问陈怡博士表示:资本和企业也应关注研发长期布局,避开同质化竞争,将眼光放在那些未满足需求的重要品种上,如ADC、双抗、RNAi、基因编辑、mRNA等创新新技术。 那么,下一波创新在哪里?谁又是值得关注的“创新黑马”? 作为全球领先的医疗情报提供商,GBI始终致力于以数据和技术为驱动,助力医疗健康企业在战略布局、产品决策、市场洞察等方面引领市场。截至目前,GBI已为诺华、辉瑞、美敦力、BCG、KPMG等医疗及相关领域企业提供了众多个性化服务。此次峰会期间,GBI以数据助力投资人,以更全面、客观的视角从产品组合、研发管线、交易信息、股票及财务情况等维度解读企业。对此,他们表示这种“心中有数”的投资方式更为放心。 当和黄医药公司代表王清梅在台上做路演介绍的间隙,我们通过GBISOURCE药品数据库了解到:截至目前,该企业共有2个创新肿瘤药在中国上市: 爱优特: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苏泰达:用于治疗神经内分泌瘤,2020年底上市 此外,该企业研发管线、交易情况、股票走势、财务状况等均一目了然。 自2002年以来,GBI已通过SOURCE、METRIX、DEVINT三大产品为全球近千家医疗领域企业(如制药、医疗器械、创新生物、咨询及投资等),提供了从数据到解决方案等不同类型的服务,共同推动医疗保健行业持续向前发展。 未来,GBI也将继续秉承服务好医疗行业产业链上每一位参与者的信念,兼顾更多企业需求,为医疗产业的参与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Sorry, this entry is only available in 中文. For the sake of viewer convenience, the content is shown below in the alternative language. You may click the link to switch the active language. 带量采购开始,我们熟悉了“腾笼换鸟”。 医保谈判后,我们知道了“医保靠政府,进院靠自己”。 DRG之后呢? 带量采购和医保谈判一去不复返? 腾笼换鸟的升级版? 是被其他品牌产品换掉,还是被一个新的服务类型换掉? 你猜! 很多人对DRG/DIP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于这个词越来越高频的出现的我们的视野里,陌生在于,DRG/DIP到底是什么?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应对?很多人对此一无所知。从带量采购到医保谈判,再到DRG/DIP,医药和器械企业小伙伴们越发焦虑了。 为此,GBI线上课堂第44期,也即GBI全球药品市场准入系列课程(二),特邀艾登科技创始人、CEO程岚女士为大家带来了《DRG/DIP支付改革下,药械的新定位、新思考》主题分享。本期,我们将就此次课程要点进行梳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及时调整战略,更好地应对即将到来的DRG/DIP支付改革。   课程开始,程岚女士首先为大家科普了DRG/DIP支付的基本概念及试点现状,具体如下: DRG(Diagnosis Related Groups,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 分组方式: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临床诊断、病症、手术、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与并发症及转归等因素把病人分入若干个诊断相关组。 ◆ 组数:一般在1000组以内 ◆ 结算单位:DRG细分组 ◆ 结算指标:权重 ◆ 控费机制:超支不补,结余留用 ◆ 五项重点任务:健全DRG付费的信息系统、制定用于医保支付的DRG分组、统一DRG医保信息采集、不断完善医保支付政策和经办管理流程、加强对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 ◆ 国家试点城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等30个城市 ◆ 两个时间节点:2020年模拟运行,2021年启动实际付费…

Sorry, this entry is only available in 中文. For the sake of viewer convenience, the content is shown below in the alternative language. You may click the link to switch the active language. 此前,我们分享了首位全球健康经济学家Brian Lovatt博士在GBI全球药品市场准入系列课堂第一期课程中对于欧洲药品定价和市场准入情况的介绍(详见:欧洲创新药准入趋势:对罕见病等贵重用药开展统一HTA评估和跨国联合“带量采购”)。今天,我们继续来看一下北京大学医学部卫生政策与技术评估中心研究员/助理主任陶立波博士对于中国与欧洲药品市场准入的基本情况和差异的介绍,以及产业界应当采取的适宜姿态和策略。 GBIHealth公众号回复关键词“43” 获取本期线上课堂讲者PPT   中国医药市场准入的特点和困惑 由于医药市场的特点,管制和监控日益严格,举世皆然,中国亦然。广义上的准入包括注册、定价、采购、入院、报销等各个环节,狭义上的准入主要是指报销目录列名。随着医药商业模式的变迁,和付费方商定价格和适应证,获得报销、采购资格,成为关键重点,也即“市场准入”。当前,厂商对准入的重视日益提升,人员扩张,投入增加,准入在整个商业链条中的地位提升明显。   跨国企业往往有全球化的市场准入策略,基于产品价值阐述,有丰富的数据和文章,力求通过证据沟通和交流来获得适宜的定价和准入。但在中国市场,一方面也重视和鼓励证据,需要提交很多材料。另一方面,提交的数据、讲述的故事和决策存在距离。在中国市场准入中,数据需要配合复杂的政策决策,但往往并没有清晰的路径,导致很多企业面对市场准入感到困惑不已。   市场准入在中国医药市场中非常重要,但跨国企业熟悉的学术数据推广方式在中国市场准入中面临困难和障碍,常见的解释似乎都难以清楚的说明缘由,其中有更深刻的理论和机制原因。   定价与准入的逻辑 陶立波博士表示,市场准入本质上是一种团购,是厂商与购买方就产品价值、数量、价格形成的交易行为。首先是价值确认,购买者首先要确定产品的价值,需要看药理机制、安全性、有效性、临床需求等方面的材料,并征求医学专家意见,这方面是传统的学术循证,一如既往。接着是数量确认,购买方(通常是医保)认为将药品列名后,销售数量会有明显的提升。在创新药谈判准入中可以通过预算影响分析来判断数量(非创新药则在带量集采中可直接确认数量)。最后是价格确认,既然是团购,购买方希望获取一个低价,而厂商则希望高价,针尖对麦芒。 而价格的确认,是供求双方力量博弈的结果。供求双方在供方成本和需方价值之间,寻求定价妥协,从而瓜分交易剩余。从厂商角度,希望价格靠近需方价值,因此推崇价值定价。从购买方角度,希望价格靠近供方成本,因此要探测厂商的成本可承受线。 厂商希望定价能靠近需方价值,在某些资本力量较强的国家或地区,该理念成为主流。此外,学术界也乐于此道。而中国政府既往对药价管理长期采用成本加成的思路,因此对价值定价比较冷静,即使采用也是作为某方面证据而不是全部。而当有机会基于成本定价时,往往会成为优先选择,例如创新药谈判准入会让厂商先行报价,在非创新药带量集采让厂商自行报价竞价,本质上都是让厂商基于自身成本可承受线进行报价。 一个“悲伤”的案例就是PD-1/L1类药品。作为划时代的抗癌新机制药物,厂商希望基于价值定价,也开展了很多学术研究,产生了很多数据和证据,在准入中也提交并获得参考。但由于PD-1/L1类药品赛道过于拥挤,产品间差异不明显,最终准入中定价标准趋同,厂商需要基于自身的成本可承受性来报价竞争,价值证据作为辅助决策所用。 产业界适宜的姿态与策略 在陶立波博士看来,市场准入中,厂商希望基于价值定价,购买方希望基于成本定价,会形成迥然不同的定价结果和交易剩余的划分。中国医疗保障体系是为14亿中国人团购医药卫生服务的,由于市场庞大,一分一毫的价格提高,放大到整体市场就是巨额的财富。因此,把定价压向成本端,锱铢必较、灵魂砍价,是需要被理解的。   对于创新药的定价,传统上创新药品是基于化学式来划分的,但在购买方视角,更重要的是“可替代性”。医药厂商的新药,即使是新分子,但如果临床效果等方面没有差异化,也可能被纳入价格竞争,从而基于成本承受性来准入定价。真正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独家创新品种,由于缺乏同类竞价者,因此会和购买方进行“一对一”谈判准入。在谈判准入中,也不是只基于需方价值定价,而是要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寻找“最短那块木板”。并且,在谈判中也需要让厂商基于成本可接受线来先行报价。本质上,基本医保并不鼓励较高的厂商利润空间,医药产业界需要理解当前中国市场准入的逻辑,合理期望,合理策略。   最后,陶立波博士提出,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端医疗需求客观存在,难以为基本医保所覆盖,因此商业医保有广大前景,而价值定价在商业医保中应该有更多的空间。对于高价创新药品,先进入商业医保应用,然后再进入基本医保,应该是未来理想的策略。…

Sorry, this entry is only available in 中文. For the sake of viewer convenience, the content is shown below in the alternative language. You may click the link to switch the active language. 3月12日,GBI线上课堂第43期,全球药品市场准入系列课堂开讲啦!   第一期课程我们有幸邀请到首位全球健康经济学家Brian Lovatt博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卫生政策与技术评估中心研究员/助理主任陶立波博士为大家分享了中国与欧洲药品市场准入的基本情况和差异,以及产业界应当采取的适宜姿态和策略。在此,我们将分别就两位讲者分享内容进行总结,感兴趣的朋友请持续关注我们的推送! GBI Institute首席顾问、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陈怡博士主持并参与了本期课程讨论。她表示,之所以邀请Brian Lovatt博士分享欧洲药品定价和市场准入的发展现状,是因为欧洲国家在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体系及医疗筹资和中国相似,此外欧洲也是较早推行药物经济学和药品创新准入支付模式的地区,尤其在昂贵药品,如罕见病用药的可及性方面,各国面临的问题类似。例如,Biogen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Spinraza在欧洲成功被纳入联合采购系统的案例,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陈怡博士同时也表示,虽然目前我国医保部门在昂贵药品医保准入上还缺乏有效共赢的准入管理工具,但对一些新的支付方式也在考察探索中,包括进一步探讨商业保险的机会。相信不久的未来,风险分担等新型支付准入方式将会通过有意义的试点参与到创新药市场准入机制设计。   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Brian Lovatt博士的精彩分享,了解下欧洲各国如何组团对罕见病用药“带量采购”?也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们即将在明天推出的陶立波博士关于“基于价值or成本定价博弈论”和GBI后续全球药品市场准入系列课程。 GBIHealth公众号回复关键词“43” 获取本期线上课堂讲者PPT Brian Lovatt博士首先对当前全球卫生技术评估(HTA,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尤其是欧洲国家近年主要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 趋势一:制定出台统一HTA评估“黄金标准” 全球HTA机构数量众多,尽管已有评估“黄金标准”,但并非所有国家/区域机构均采用相同的评估质量标准。因此,为了促进各国间的相互交流和业务提升,国际卫生技术评估机构协作网(INAHTA)和卫生技术评估国际(HTAi)共同指导国际联合工作组制定了一个新的、国际公认的HTA定义。2006年成立的欧洲卫生技术网络(EUnetHTA)在2010~2020年陆续开展的联合行动1~3(JAI~III),目的是支持所有欧洲HTA组织之间的技术评估和评估标准的合作。 趋势二:统一HTA评估标准为医保联盟采购提供支持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昂贵药品,药品的可及性不再只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即使在发达国家,高昂的药价也成为患者和卫生系统支付的挑战。2015年以来,为解决患者对亟需但昂贵药品的可及性问题,欧洲政府卫生体系之间开始建立联盟和合作交流机制。 2014年,荷兰和比利时卫生部长签署了一项历史性的意向声明,与药企就部分药品的价格和报销问题进行联合谈判,也即2015年由比利时和荷兰共同发起成立欧洲药品定价和报销政策联盟“BeNeLuxA倡议”,卢森堡、奥地利、爱尔兰陆续在2015~2018年也加入这一联盟。五国联盟共覆盖4300万人口,主要对罕见病药进行联合谈判、采购和报销。美国Biogen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Spinraza是第一个被纳入BeNeLuxA 联合采购系统的药。…

Sorry, this entry is only available in 中文. For the sake of viewer convenience, the content is shown below in the alternative language. You may click the link to switch the active language. 2021年3月1日,GBI宣布与全球定价与市场准入解决方案提供商GPI达成战略合作。未来,双方将在全球准入定价数据服务以及咨询业务进行全面合作。作为GPI中国总代理,GBI将进一步拓展在药品定价和市场准入方面的业务,为跨国/本土创新药企提供更加专业、多元化的服务。 一方面,随着中国医改进入深水区,带量采购和医保谈判成为医药行业的两大主旋律,也成了药品市场准入最重要的渠道。尤其在医保谈判中,医保局对创新药的定价曾多次参照其全球定价,使得药企对药品的全球定价越来越关注。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本土创新药企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许多企业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中国市场,开始积极寻求机会“出海”,药品的全球定价无疑成了这些企业未来在海外寻求产品市场准入机会的重要参考。   GPI全球定价与市场准入解决方案GPI Pulse™是值得信赖的药品价格、准入情报平台。GPI利用最新技术来组合多个数据流,从而为整个生物制药行业市场准入提供了独特的见解。此次合作达成后,GBI将利用旗下现有产品渠道在全球销售人员的帮助下将GPI全球定价数据最大程度的商业化,从而使GBI客户能够做出以数据为驱动的决策并实现卓越的市场准入。   未来,基于GBI SOURCE药品数据库及GPI Pulse™,GBI联合GPI将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服务: ◆原研/仿制药品定价  ◆医保谈判定价 ◆药品国外准入         ◆竞争格局分析 ◆成本/趋势分析        ◆价格档案管理 ◆产品组合和优先级管理…

Sorry, this entry is only available in 中文. For the sake of viewer convenience, the content is shown below in the alternative language. You may click the link to switch the active language. 随着带量采购、医保谈判等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中国医疗行业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成熟产品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国家鼓励创新药的举措接连推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重心移至创新药,而创新药的上市速度及成功与否则直接决定了该企业的业绩甚至存亡。 1月22日,GBI在线课堂第42期,特邀资深医药咨询David Shen为大家分享了2020疫情年上市的一些肿瘤、自身免疫、疫苗领域的真实上市案例,以期给大家在新产品上市方面有所启发。 GBIHealth公众号回复关键词【42】获取本次线上课程PPT。 拓咨:净化论 作为一款创新的银屑病治疗生物制剂,拓咨疗效卓越但也并非无可替代。 这不仅是一场品类之争,生物制剂vs传统治疗;更是品牌间的逐力竞争,尤其是有同品类竞品已经上市获得先发优势。在此情形下,拓咨作为一个后来的challenger如何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尤为重要。 基于拓咨的临床试验结果:使用拓咨后,斑块型银屑病患者PASI最高可实现达100,即完全清除。拓咨的上市策划推出了“CleaRevolution”(净化论)的观念,一方面突出拓咨的竞争优势——“净”,一方面表现企业与专家等各相关方共同推动银屑病治疗观念的不断向前“进”化,引领治疗前进。 欣安立适:疫情下的新考验 Never let a good crisis go to waste. –Winston Churchill 2020年,疫情笼罩了全球,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如何创新性的确保药品成功上市?为此,David分享了GSK带状疱疹疫苗欣安立适的上市传播实践。 受疫情影响,欣安立适的上市会改为线上,所有参会企业人员及专家分别线下录制,最后通过技术合成线上上市会。相比线上活动技术上带来的问题,如何让分散在各地的与会者有效的参会成为此次上市会更大的挑战。   为此,欣安立适上市团队制作了高质量、有吸引力的内容,开场视频“年过半百,人生依旧精彩”一开播便吸引了大家对50岁以上人群精彩生活的关注和带疱的高风险。   达伯舒:从无到有 达伯舒是一款礼来和信达生物合作的PD-1免疫肿瘤治疗创新药,由信达生物研发,礼来上市商业化,所以并不像礼来的其他产品,没有全球上市的经验可以借鉴,品牌的建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为此,达伯舒上市团队策划了全新的logo、包装、瓶贴等相关设计。这一风格的设计也被保留到了信达肿瘤家族系列产品的形象设计,统一的视觉和包装风格,同中有变的产品标识,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一眼看到就能知道是信达的产品。…

New York, USA, Jan.20, 2021— GBI, a leading healthcare intelligence solutions provider, announced a deal with GPI focuse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global pricing data for drugs in the Asia Pacific and South America regions. GBI will use its global sales force and marketing channels to commercialize GPI’s global pricing data, which enable clients to…

Sorry, this entry is only available in 中文. For the sake of viewer convenience, the content is shown below in the alternative language. You may click the link to switch the active language. 2017年9月29日,再鼎医药凭借IP+CRO+VC的经营模式,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IPO。 三年后,2020年9月30日,再鼎医药在港交所二次上市。 就在同一天,云顶新耀也提交了招股书。在商业模式方面,云顶新耀的8款候选药物均是通过License in模式引进的。 近年来本土药企与外资药企关于创新药的合作与授权交易越来越多。据GBI SOURCE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31日,已公开的授权许可、战略合作和合资企业交易总额达到123.5亿美元新高,已接近2019年全年交易值。全球新冠疫情期间共达成287笔交易中,同比增加19%(2019年同期241笔)。其中,189笔与制药/生物制药公司相关(详细内容参见:2020 年许可交易纵览,国内生物技术公司进军国际)。 12月11日,GBI特邀在知识产权、数据、科技等法律领域具有超过20年工作经验的KPMG合伙人Rocky Wu针对药企授权合作为大家深度剖析创新药企国际化战略手段。本篇择其要点分享一二,更多内容可在GBIHealth公众号回复关键词【41】获取本次活动完整分享视频及PPT。   01  近年License in and out交易分析 Rocky Wu对2015-2019年中国创新药项目License in及2010-2019中国研发药品License out交易做了详细分析。 License in: ◆ 创新药是交易主体,创新药项目数量占比高达85% ◆ 早期项目在所处阶段的占比逐年增加,2019年早期项目交易数占比53% ◆ 疾病领域集中于肿瘤、血液疾病、免疫疾病,占比超过50%…

GBI recently invited Yang Song, chief analyst for healthcare at Cinda Securities Co., Ltd, to offer his perspectives on the third round of China’s national scale volume-based procurement (VBP) program, the tender for which took place on August 20.  With about 200 companies completing a frenzied bidding round for 56 molecules across 86 specifications, the pricing competition was as fierce as previous rounds, with many companies…

Sorry, this entry is only available in 中文. For the sake of viewer convenience, the content is shown below in the alternative language. You may click the link to switch the active language. 在推进“健康中国2030”的大背景下,完善制度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是必然。我国正处于一段政策调整期,如:两票制、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4+7带量采购以及国家药价谈判等,医改政策频出,使医药企业上行压力巨大,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果说,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是药物的根本,而创新和改良是药物研发方向,那么各大药企的发展方向又在哪里呢? 点击下列视频在线观看本期活动精彩瞬间,完整视频请在GBIHealth公众号回复关键词【后疫情时代】获取! 从社会结构来看,截至2020年,我国超65岁老年人口达1.87亿,占总人口数的13.43%——我国已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这就意味着慢性病患者的增加,用药期高峰的到来、养老保险金供给的压力以及劳动力成本的迅速上升。 医药方面,中国医药市场的规模是不断扩大的,处方药在医药市场中占了很大的成分,而其中仿制药是大头。预计仿制药的市场规模正在并将继续不断扩大,高举大旗前进的过程中,却仍然存在集中度低、分散、规模不大和低质量恶性价格竞争等问题。 我国药企的瓶颈在于创新能力低,仿制药生产多,产品重复多;研发投入少,临床试验少,有效评估少,市场竞争力低;缺乏长期品牌建设。当然,若中标可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企业转型升级,但守株待兔仍是比较被动的。 我国药企要努力做到以下五点则大有可为,主动成就企业自身才能有效拓宽其发展道路 贺孟升教授认为: 01 研发和产业瞄准重点疾病,符合技术发展趋势 02 产品和研发有较好的协同,产品质量高,品质优为重点 03 战略布局和优质管理层 04 企业团队稳健 05 人才布局合理 目前来看,GQCE和带量采购会催化药企整合,促进提高药品质量。4+7带量采购影响,再加上如“中印药品监管交流会”等对外交流的加强,他国仿制药会乘势而入,药品价格仍会走低。   但中国政府在持续增加医疗健康领域的投入,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医疗补贴再次上涨,其中一半被用于大病医保。本土市场潜力巨大,是企业发展的根基,国际化是更高层次的挑战和长期规划,我国的药企做大做强走规模化发展是必由之路。   本次新冠疫情,除了让医药和医疗器械成为医疗行业的新宠外,也让我们看到中国原料药生产受创而推高的制药成本,物流受限的情况下,更换供应商的诸多桎梏,无一不提醒着我们长远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接下去,大力发展推广中医药、培养中医药人才、尊重已有的科研成果,发掘老药新用是发展关键。减少资源重复和浪费,增加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更有效地服务病患群体,尽量提高医保基金试用效率,做到医院不为难,普药不涨价,抗癌药用得起。后疫情时代,让我们认清命运共同体,以人为本,顺势而为,团结应对。